比起后世的“达人秀”完全不遑多让。
    “比别的孩子聪明、成熟,都是正常的,因为我们国家有很多天才嘛。我运气好,也碰上了一个。”这就是大多数人面对她偶尔过于妖孽的表现时的第一反应。
    什么?这么天才怎么不去上少年班?年纪不到啊!
    人家再怎么说都是大学呢,只招十三四岁的孩子。
    所以,现在才只有7岁的顾毓铮,和它会有什么关系?
    安国生解释:“因为前几届少年班的成功,去年上面总结了经验和教训,又开办了‘零零班’。当然,这个小毓铮也是没到年龄的。”
    少年班和零零班都没份,有份的是实验班。
    安国生认识的一位老教育家认为,华夏人口基数大,早慧孩童仔细挑一挑,还是能挑出不少的。十三四岁的能上大学,那低年龄的孩子怎么办?
    实验班应运而生。
    这个时候的“实验学校”、“实验班”可不像后世那么烂大街,是真正的“实验”。
    将智商特别高的孩子们汇聚起来。不拘年龄,按学习程度划分,统一集中到一个班培养。这种以前没有使用过的办学模式,才是真“实验班”。
    老教育家现在是上海一所实验学校的校长,下辖小学、初、高中三个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