朴突然开始煽情,在短短的文字间为柴荣描绘了一幅热血沸腾的图景:“那时候,则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,知其山川者愿为乡导,民心既归,天意必从矣!”
    柴荣抬起头,深深地吸了口气。如果真如王朴所言,起兵之时,天下归附,人心所向,甚至“知其情状者愿为间谍,知其山川者愿为乡导”,这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。他不由得想起高平之战后,自己率军攻入北汉境内亲眼所见的那些场景。衣衫褴褛,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们挤在路边,拿出自己仅有的那点东西,欢天喜地地迎接后周军队前来解救他们。如果真能做到王朴说的那些,全天下都出现这样的场面又何尝不可能!
    接下来,王朴开始了军事战略层面的论述。“凡攻取之道,必先其易者。南唐与我朝接壤将近二千里,边界漫长,破绽众多,容易袭扰。我军反复袭扰之下,对方必然奔走救之。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南人懦怯,一旦有警,必全师救之。如此下去,南唐很快就会实力衰竭,我可乘虚夺其江北之地。既得江北,江南亦易取也。得江南则岭南、巴蜀可传檄而定。南方既定,则燕地必望风内附;倘若不归顺,移兵攻之,席卷可平矣!”
    思路如此清晰,看得柴荣频频点头。
  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