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样乐观的判断。“赵将军可有破敌之策?”王景问。
赵匡胤微微一笑。“所谓法有定论,兵无常形。我在这里纸上谈兵,坐而论道,不敢妄提破敌之策。两位大人都是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,顺势而为,相机而动,定能应对自如。不过,在下看这支蜀军,骄横而不持重,日久必然生变。对付这支蜀军,在下有八个字赠给两位大人。”赵匡胤看着密如蛛网的敌军营盘,眼神间掠过一丝凌厉的杀气:“以治待乱,以静待哗!”
天高云淡,远山苍茫。三人的身影,在瑟瑟秋风之中显得格外高大。
御书房内,柴荣饶有兴致地看着风尘仆仆的赵匡胤。“刚才你说凤州、秦州可取。何以这样认为?”听完赵匡胤的报告,柴荣问。“臣敢下这样的判断,理由有三。”赵匡胤镇定自若,侃侃而谈。“其一,我观蜀军,首战获胜之后,骄横狂妄,轻敌自大;而我军虽败,但主力未失,士气仍在。此消彼长,战机自然会慢慢显现。”柴荣赞许地点了点头。
“其二,我军粮草转运固然困难,但蜀军更为艰难。敌军粮草辎重需翻越秦岭,长途跋涉,难以持久。是以,我军此时千万不可急躁,因为敌军会比我军更急。急则生变,蜀军一旦盲动,定然露出破绽。”柴荣微微一笑,颌首称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