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大队周军骑兵突然涌出了军营,直奔城楼而来。刘仁赡定睛望去,这队骑兵衣甲鲜亮,气势雄壮,一看就是精锐之师。在军阵中央,隐约出现了一顶杏黄伞盖。难道柴荣亲自到阵前来了?一股热血直冲胸臆。刘仁赡疾呼:“快取我弓箭来!”如果能抓住机会,在阵前一箭射杀柴荣,岂不是能一夕之间挽救危局?
这支军马行至距城楼一箭之地停了下来。军阵分开,一人身着黄袍,策马而出,正是柴荣。二人四目相对,阵前一片肃静。
“刘彦贞部已在正阳遭我全歼,淮南指日可下。如今寿州已成孤城,将军坚守三月有余,已尽了忠义,何必执迷不悟。所谓人择明君而臣,鸟择良木而栖。将军胸怀大志,身负大才,早些归降,朕必有重用,何苦为李璟陪葬?”柴荣扬鞭指着城楼,高声道。刘仁赡面沉如水,并不答话,暗暗把一支利箭搭上了弓弦。
柴荣策马前行几步,又道:“战端一开,玉石俱焚。我知将军忠义,但城中士民有何罪?为什么要让他们无谓地遭受战祸?”话音未落,刘仁赡已闪电般地举起弓,轻舒猿臂,弓弦响起,一支利箭对准柴荣直飞过去。
事发突然,柴荣身后的将领们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。只听得一片惊呼,那支箭狠狠地扎在柴荣马前数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