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现的赵匡胤成为最大的赢家,受封义成节度使。年仅三十岁便登上节度使的高位,赵匡胤令众人侧目,一举成为后周军中最炙手可热的明星。柴荣则再次一头扎进了纷乱的政务中,没日没夜,乐此不疲。但他没想到,他刚一离开,看似已无任何悬念的淮南战局却再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。
刘仁赡城破身死,李景达全军覆没,但淮南却似乎从不缺少独当一面的主角。这一次,时任濠州监军的郭廷谓站了出来。李景达在紫金山一败涂地之时,郭廷谓便曾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。当时他亲率水师,朔江而上,企图突袭设在镇淮军的周军浮桥,但他的英勇壮举却遭到柴荣的当头棒喝,损兵折将,铩羽而归。郭廷谓只好退保濠州。濠州处淮水南岸,当南北要冲,在郭廷谓看来,只要濠州不失,便能在濠州、楚州一线重建防线,保留与敌军对抗的希望。
当年后梁太祖朱温曾出动大军,大举南征。淮南名将朱瑾正是在濠州、楚州之间的清口大破庞师古,令不可一世的朱温遭受惨败。郭廷谓相信,淮南战局成败的关键不在寿州,而在濠、楚。既然朱温那样的枭雄都能在濠州折戟沉沙,没有了柴荣的后周军队也没那么可怕。豪气满腔的郭廷谓对刺史黄仁谦说:“大人不要担心。周军看似势大,其实有软肋。我们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