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但地方官吏们却有自己的小算盘,一旦农民们在新田种上庄稼,立即增加税收,同时向朝廷虚报瞒报田亩数,从中盘剥,中饱私囊。吃了大亏的农民再也不敢响应号召开垦新田,田地愈发荒芜。为此事,中书舍人窦俨曾多次上书,请求朝廷改变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,藏粮于民。在柴荣看来,公平与诚信是恢复农民信心的关键,他必须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。显德五年(公元958年)十月,柴荣下诏,解散淮南各州的乡军,放归故里从事农业生产。同时,颁行《均田图》,派官吏巡行各州,丈量土地,核实田亩,均定税赋。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,柴荣又下令撤销负担地方官员俸禄的所谓“课户”、“俸户”,各级地方官员的俸禄一律由州县统一开支。
    柴荣的做法击中了要害。很快,各地巡查土地的官员纷纷回报,发现地方增收田赋却又隐瞒不报的农田甚多。仅开封府便核查出瞒报田地四万二千余顷,几乎占原有田地的一半。柴荣下令,开封府减免租税三万八千顷,其他各地查出的田地,依此比例减免租税。短短时间内,不仅朝廷租税有所增加,农民的负担也大大减轻,开荒种田的积极性更是高涨,中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。
    这天,柴荣忽然想起宫中正在整修永福殿,作为一个什么事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