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5节
“有”来显示“无”之可贵。户以出入,窗以通明,器以贮物,室以居人,车以载重致远,皆是兴利于天下,而利皆在于有。车轮以毂轴为用,器以容物为用,室以出入通明为用,皆是用其空虚无碍之处。人的腹实而心虚,亦是如此。世人皆知物之“有”为利为贵,而不知生有的“无”更为可贵。
    故太上在此借人们所熟悉的几件器物之理,是让世人知道:“虚”与“中”才是宇宙造物之本,“实”与“利”只是大道之用。圣人若不虚其心,即不能明天理之微,不能立人心之正,不能范俗垂世,不能为法于天下。由是可知,虚心又是道德之本。
    本章以造车、制器、凿室为例,正是太上借物喻道,教示世人达本穷源,透过世间之有,而明虚无之贵。明白“有者为利,无者为用”之理。道本于无,器本于有;有者为利,无者为用。人能知此“利”中之“用”,悟此“无”中之“有”,则可近道矣。
    此章经旨,乃是太上教人就物明本,“无”者以“有”为利之体,“有”者以“无”为器之用。非有则无,无以致其用;非无则有,有以施其利。至于身则不知吾之所以为用者何耶?是故圣人入而未尝有物,所以能观其妙;出而未尝无物,所以能观其徼,故曰“利用以安身”,而入神以致用也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