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语闲言,恶语怨言,颠语狂言等,皆是不善之言,皆是有过可谪之言。惟圣人非道不言,非理不说,言不轻发,言出谨慎,言语平和,言如珠玉,虽言而无弊可谪,可作世人之楷模。圣人之言,言简而意深,辞约而理尽,其言可遍播天下,但无怨无恶,人皆信而行之,此即是“无瑕谪”之善言。
修真人应知,即使是与人为善之言,说话也要注意方式方法,讲究语言艺术,审时度势,因人而异,因事而异,循循善诱,使之在善言中得到善的启发,而更加为善。即使对有缺点错误的人,也要以鼓励为主,在帮助树立信心的同时,指出其存在的不足。先辈们认为:“责善要切忌尽言”。“曲木恶绳,顽石恶攻,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。”即是帮助别人的“责善”之言,也要根据其人的具体情况,“当尽长善救失之道,无指责其所忌,无尽数其所失,无峭直,无累言。犯此六戒,虽忠告非善道矣。”
助人为善,须带三分深厚,要给人留掩盖之路,启迪人悔悟之心,养人体面之余,犹如天地含蓄之和气,不可如急风暴雨,不可疾恶如仇。责人之过,必须先肯定其长处,待人喜悦时,则责善之言才容易被接受。假若言语不当,容易使人不悦,而产生逆反心理,即使善言也难以接受。
善以言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