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16节
,自然会泯相澄神,是以谓之“妙定”。无欠无余,无动无定,山河大地,总是定中之定体,大千法界,无非一体之定性。真如自在,圆满具足,是以谓之“圆定”。真妄不分,圣凡不见,定中太虚无体,无一法存立,是以谓之“大定”。
    修行之人,不过钳制七情,断除六欲,收敛心身,不致散乱。若一日神气没有混合,自谓入定,却不知徼妙未曾双忘,真理未得入妙,岂能谓之定乎?假若在逆顺二境中,一有触发,识性即生,假托之因缘即起,根尘互动,定力即失。修行者不可不自胜于此。
    太上慈悲我等后世,在经教中每每演说泰定之旨,以成就我等道果,度脱将来。不入此定,难以成道。学道者须知:性定而心自清,心清而意自静;意静而神自凝,神凝而气自回;气回而精自还,精还而丹自结。此即所谓“金精既返黄金室,一颗明珠永不离。”定力有如此之验,闻经之士,当详参其义而自悟。
    “慧力”者,心光朗照,慧性常明,内无法尘之起灭,外无根尘之染着,远离尘缘,照破识性。虽十方法界,纯是一个灵光妙觉,万象皆空,六虚洞彻。初学道者,慧力尚不足,慧性即不现,故只能识心用事。识心用事者,则根法互起,不染于有,便染于无,有无相生,烦恼取舍,无所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