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20节
字,而忽视观心得道的实践。或将经典囫囵吞枣,不求甚解。或执着死炼,枯坐顽空。或入于夜郎自大的愩高病中。或经不起魔考而退心转志。或迷于世俗物欲而不能自拔……。凡此种种,皆是中等根性之人的“若亡”表现。
    中根性之人,因具有正性“若存”的有利因素,虽有处在十字路口上徘徊的可能性,但只要不断加强道心道志,抓住修心为纲,三修合一,坚持正心、正修、正悟,以“若存”去战胜“若忘”,何愁功德不立,道果不圆?只要一颗真心常存,德志常立,培补道根,必会感恪天地。即使根性不足,也会给你置换一个根深叶荗的灵根树!
    以洛书分析中根之人,有的或被本身的气质所局限,有的因被不良积习所累困。先天破损,残缺不全,因而只能后天用事。性命分为两处,如果不用有为之法,已经丢失的先天道性物质必然难以还原。虽然世间也有不少志士诚心修道,但如果不遵守自然法则而修,绝无成功之望。
    上天有好生之德,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“河出图,洛出书”之良机,圣人以图示修大道之理,留传世间,使后人深玩其义,从而依理循法,各了性命,直达彼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