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变之始也。”万物众生皆源出于此“一”,此“心”、此“核”,皆含有全息性物质。只因人被后天所裹,有此而不识此,有此而未能调动它的全能。此一即“质心”,万物产生的条件,是以质心为前提。自然界的物质,以质心的凝聚力为基础。有如几何学中的画圆,是以圆心来凝聚质心。若没有质心吸引运动,圆规就只能作无序或直线性运动。
早在数千年前,我们的祖先即在内观、微观中认识了“生物原子核”,在慧观、宏观、宇观中认识了宇宙之“本源”。先辈们对人身的生理原子核、中子核的分解和生理核聚合水平,是现代科学所望尘莫及的。道家认为“物由心生”,唯心生万象,这个心就是“一”,就是道。正如三十九章所示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候王得一以天下贞。”万物能得此“一”,归于本源,形性合一,则清、宁、灵、盈、生、贞之象自然生发,宇宙升平,世界大同矣。
无极在静时为○,动时则为太极,太极即是一,即是道。此一流行于天地,便是五行四象;此一流行于人事,便是三纲五常;此一流行于身心,便是性命魂魄;此一流行于五常,便是仁义礼智信。故此“一”为万物总汇之理,万物总汇之源。若能得此一,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