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道德经讲义 > 第23节
    今之世人不明此理,崇尚金钱至上,视道德为虚无,将财货奉为至宝,视身命为儿戏。所以不顾性命去拼搏,虎狼之穴敢入,为取不义之财,不惜铤而走险,敢闯法网刀剑,死亦不悔。此等“轻身重财”之人,以身与财相比较,孰多孰少,孰重孰轻,其理已经完全颠倒。
    自古以来,修真界的先辈们,明白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”的道理,故能正确对待身与财货的关系。淡泊名利,重修身心,视财货为粪土,视道德为至宝。即使穷困潦倒,亦不丧其道志。北七真中邱祖在十多年的苦修中,曾断食七次,最长一次达七天之久,饿得昏了过去,但其心却如如不动,自知这是磨炼心身的考验,自觉吃苦受罪,终而得道成真。孔子的弟子颜回,苦修心志,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,不改其乐。”人只知他肉身所受之困苦,而不知其心中自有至富至贵之乐处。这便是“能见其大而忘辱,不求有财而自富,不求有爵而自贵”的典范。学道之人,当求此等富贵,方是重其身心、修行有素之人。
    【得与亡孰病?】
    “得与亡孰病”,“得”者,如得名得利。“亡”者,有舍损、丧失、消亡之意,如亡名舍利。“病”者,害也。今之世人,贪名者,用尽心计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