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必有荣,有荣必有辱。得之于利,必亡之于害;得之于荣,必亡之于辱。“大贵”伴之以“大贱”,“大利”伴之以“大害”,“大荣”伴之以“大辱”,此皆是“亡”与“病”之由来。病与不病,亡与不亡之理,全在各人心上去把握。古训“知足者常乐”,便是治此“亡”、“病”之良方。
修行之人,本应无得无失,忘名淡利。倘若不可求却强求,不可得而强得,那样无异于飞蛾见夜光,知进而不知退;又如苍蝇逐晓窗,知往而不知返,未有不病于得失存亡的困境中。是故君子深明得与亡之轻重,而不肯妄劳其心,妄耗其神也。
【是故甚爱必大费,】
“是故甚爱必大费”,甚爱色,损精神;甚爱财,累心身;甚爱名,损德性;甚爱情,堕(duo)轮回……。身心世事四虚名,多少迷人被系萦。祸患只因贪权利,轮回都为爱缘生。故人所甚爱的东西,往往执着追求,念念不忘,天长日久,必大费其神,所求者多,所得者少,所失者多,甚至适得其反,以至于得不偿失,故言“大费”。
贪名、贪财、贪色、贪欲等,皆是爱欲之心所使然。欲爱之心既甚,必过劳于身心,过费损精神。不仅今世如此,而且必将导致每况愈下,劫劫缠缚,颠倒错乱,不能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