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长器重,加上与他们是同姓,关系就更近了一层。兄长打江山时,赵溥跟随兄长南征北讨,南伐吴国,恰逢太后病重,兄长抽不开身,便托赵溥照看太后,赵溥尽心侍奉,因此得到了太后的信任,简直把赵溥当干儿子看。
兄长登基,封赵溥为宰相,封他这个弟弟为京兆尹。兄长平定天下之前,中原几个国君都奉行一个规矩,担任京兆尹的亲王便等同于准储君,一旦国君驾崩,该亲王可名正言顺地登基。兄长有意将皇位传给他,赵溥却奉行皇位应父子相传,屡次上书奏请兄长撤了他的京兆尹。
兄长没有听从,但后来也动摇了,直到赵溥以权谋私、贩卖木料被人揭发,兄长大怒,罢黜赵溥的宰相之职并将赵溥调离京城,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,他的京兆尹才算勉强稳固了,最后有惊无险地顺利登基。
如果赵溥不撤宰相,今日坐在龙椅上的男人,未必是他。
这样的恩怨,宣德帝自然不喜赵溥,但宣德帝也很好奇沉寂已久的赵溥突然上奏是为了何事,犹豫片刻,宣德帝缓缓打开奏折。奏折上字迹不少,先是关怀他龙体如何,宣德帝讽刺地笑了下,然而看到后面的话……
宣德帝上了半年的火,终于打心底灭了下去。
赵溥二月初递的奏折,三月初,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