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所以很多人都说后来的儒家是“儒皮法骨”,和最初的儒家相比已经变味儿了。
而且后世是法治社会,又颇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所以异人的思想是带着明显的法、儒两家的味道的。
荀子入秦,虽然大赞秦法,但是对秦国儒家不兴颇为诟病,他一直希望儒家能在各国都再度兴盛起来。
异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契机,经过谈话,荀子表示异人就是他希望的那个人!
虽然能看出明显的法家思想,但是好歹异人不排斥儒家啊!
异人算是荀子接触过的秦国宗室、公卿里对儒家比较友好的了,就冲他这样的态度,荀子对他就颇为看重。
要知道,秦国不像关东六国,自商鞅变法之后,那里的法家气氛就最重,儒家在那里的生存空间不大,异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居然对儒家还有本能的亲近,真的是能够谢天谢地了!
要不是异人自己没有提出过拜师,指不定能像大名鼎鼎的韩非子一样——当然,现在的韩非还没有拜师——作为公卿贵族拜入荀子门下呢!
荀子看好异人,觉得他说不定就能成为儒家传入秦国的契机,不仅自己想要多关照异人,还把自己的这个态度透露了出去。
赵胜有子嗣在荀子门下求学,当然也知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