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呆得很,大家多包涵。”
直到吃完饭回家,赵亦还在思考“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如何平衡”这个问题。
她能感受到《狼牙》剧组和《大漠孤烟》剧组有很大的不同,他们在探讨这部电影时,既不考虑资金投入,也不考虑现实回报,甚至不考虑观众口味,只考虑电影本身——内核是什么,哪里让他们感到激动,哪里要以怎样的场景呈现,服化道具需要怎样配合……
简直是一群艺术家。
赵亦很少搞艺术品投资,在投资界这被称为另类投资,既然另类,就说明它不标准、难估值,可能海赚也可能血赔,做固收类投资出身的赵亦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。
当然她也知道电影分为艺术片和商业片,不过艺术片从来不在她的考虑之内,完全是一种小众娱乐,只能得到少部分学院派评委和电影深度爱好者的追捧。
问题是《狼牙》显然不打算拍成一部艺术片,它反映社会现实,故事有烟火气,看陈导的意思,也奔着拍好、拍火的路子去,希望能获得大众的共鸣,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主动迎合大众口味?唯一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因素——柏钧研那张脸,居然还被批评“太好看,不真实,需要化妆得丑一点。”
这么搞下去,既不商业也不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