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接下来的日子,是沈觅意料之外,却是薛泽意料之中。
阿远一见到这位薛老师便眉开眼笑两眼放光,每日读书更为上进,时不时的将“温良兄长”挂在嘴上,温良兄长要我这样,温良兄长要我那样,时常让沈觅产生错觉,误以为阿远是薛温良捡来养大的。
薛泽更是没有辜负阿远渴望见到自己的期望,每日必来报到,还时不时的带来一些各地的小吃,薛泽天生聪慧,到过的地方多,见过的奇人异事更多,每次从小吃上便能扯出一个地方的风俗文化,再到地理人情,直听的阿远目瞪口呆,胃口大开!
考虑到眼前的孩子还要考试,薛泽口下留情,每次只讲半个时辰,另外半个时辰为阿远讲解书中精髓。
哦,对了,这书也是薛泽带来的。
沈觅曾经奇怪,太后和皇上崇尚“黄老之道”,讲究“无为而治”,儒学尚未盛行,怎么拿来的书中有儒学之道?
薛泽没多做解释,只说嵩山书院之所以扬名天下是集百家之长,儒学亦是其中一种。
这话不无道理,见阿远感兴趣,沈觅便不再多问,专心考虑开药房的事。
洛阳人才济济,城大水深,一个外乡人在洛阳城开药房很不容易,不过有句话叫做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