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,是在骞儿的口中,听说他在去年上元节的灯会上,对上了一般人都难以对出的对联,当时他听了只是笑笑,并未放在心上。第二次是他同骞儿昱儿一起去幽州,骞儿说要不是他的神机妙算,他们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将粮草送到军营,要不是他的出谋划策,他们也不可能亲手取了司马成的性命,在短短几日内逼晋军不得不投降,还亲手递上降书。当时的楚离只是一介平民,他听了之后,心里更多的不是对楚离这个人的震惊,而是对一个百姓居然能有如此胆识的震惊。
再后来,辞官多年的李宓回宫找他,说要举荐一个人。李宓在辞官以前,也算是两朝元老了,可自他登基以来,朝中不少官员都曾举荐过自己的门生,唯独李宓从来没有。这回李宓竟然用他举荐的人作为回朝的条件,而且也只是想让那个人从被礼部剔除的贡士名单里重新添进去,嘉禾帝十分好奇,仔细一问才得知李宓要举荐的人,居然又是楚离。
楚离,楚离,他的儿子替提他的时候总是一脸骄傲,而且还是李宓欣赏的人,那个时候起,嘉禾帝才真正将此人的名字记在了心里。直至看到他交上来的答卷,他终于明白为何骞儿和李宓会同时推荐他。
嘉禾帝不得不承认,楚离入朝半年,他确实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