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暂时陷入了胶着状态,姚亦昕安排好了作坊那边的事情,自然也想到了等大战结束后,作坊里产出的那些调味料和各种酱料、海鲜干货的销路问题。
其实如果产量不大的话,他们家自己的食铺就能消化掉了,只是他一心想帮帮这些贫苦的渔民,一不小心就把摊子铺得太大。现在,城里已经有了三处新开的作坊都是他们的了,调集了全城的闲散劳动力,才勉强足够将这三个作坊运转起来,听说已经有很多作坊的工人找到管事的央求了,说是即便战事结束,只要作坊还要做工的,他们一定来。
别看作坊给的工钱不算多,但实际算下来收入可比他们往日出海打渔多得多了,出海打渔要支付码头的各项杂税和盘剥,还要自己修补渔船渔网之类的,运气不好遇到风暴天气,连人都可能没了,就这样,一年到头他们也攒不下几个钱。
可是,在作坊干活就不一样了,每天都有二三十文钱的净收入,中午和晚上的饭菜都管饱,什么额外的花费都没有,到手多少就是多少,也不需要缴纳各种捐税,这样的日子以前他们真是想都不敢想。
渔民们决定死心塌地跟着姚老板干个体户去!
带来的最大的好处,就是各处作坊出货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。
调味料这种东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