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,退出禁军营,以昭武将军的身份成为新组建的御前侍卫统领。其父也借儿子的光儿从前朝的神威将军升格为神威子爵,以便将来可以传给卫若梅。
此外还有禁军的两位副统领,四大京营中曾经跟随过宁珊的副将们,在前南安王的地盘上收编的众多青年校尉等等,也都得到了从伯爵到将军不等的封赏。
文臣中难免有人不满,觉得陛下有重武轻文之嫌。武将们听了则纷纷鼓噪,怒斥他们为酸儒。自古文武之争就从未消停过,都说封侯拜相,然而事实是武将们封侯的不少,而且祖上功绩可以庇荫子孙,一人拼命挣出个前程,起码三代吃穿不愁。但文臣家族数十年寒窗不辍,却几代人都难出一位相爷。
宁珊任由两方各派代表吵了数日才出面,轻描淡写的制止了这种无意义的争吵:“诸位爱卿非要说朕重武轻文也没什么,毕竟朕乃是武将出身,总有几分香火之情。”文臣们果然讪讪闭嘴,这就是有个武力值爆表的老大的好处,人家说什么都必须服从,没有发表意见的余地。这种做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加强臣子们的团结紧密,让他们相亲相爱,有劲儿都往一处使,不会无谓的消耗于内斗之中。当然,缺点也很明显——自古以来的暴君都有这种倾向。
独断专行和从谏如流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