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下对这一位都充满了敬仰,就连刑部两位侍郎都对这一任命毫无意义,且积极表示很想跟新尚书学一学如何慧眼如炬的铁口直断。
兵部尚书则比较敏感,有了宁珊登基的先例,轻易没有人敢拦这个活儿,宁珊劝说无效,只得将准备荣养了的黎老将军再请出山,让他挂个名先管着。黎老将军年纪虽高,但毕竟行伍出身,身体底子比弱不禁风的文人强出一座山去,虽已近七张,跃马扬刀尚且矫健,每日上个早朝简直小菜一碟。
不过老爷子一辈子没怎么摸过纸笔,一手狂草写的自己隔天就不认识,不得已,宁珊只好给老爷子专门配齐了四名文书,各自分管一部的书面工作。老爷子本人只负责总览各地驻军的粮草,军队的调动以及军队官员的任命的口头分派。另外兵部还新成立了一个特殊部门,里面养着一群类似谋士的半文半武官员,皆是宁珊登基以后凭借记忆,从军中各部挑选出来脑筋灵活,熟识兵书但不幸四肢不够发达,每每上阵总是跑空,打不着敌人但出谋划策信手拈来的低等杂号将军。
工部那里一直就很稳定,毕竟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太少了,如今头等大事也不会是追建皇陵。这本来耗费巨大,但好在有前朝两皇并立时期扯皮打屁磨洋工留下的大批土方木石,无需劳民伤财的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