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叹惋。
卢雪照自负才华,想支撑门户,改换门庭,为后辈挣一条更顺遂的坦途,可惜蹉跎多年,并未闯出什么名堂,最后干脆孤注一掷,来天子脚下作最后一搏。
头一次听儒学士提起永安公主时,他觉得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只不过是个不懂民情、靠结交文人来博取名声的富贵女郎。及至公主府的家仆找上门的那一刻,他心里还是忐忑不安,自我安慰:就算公主是沽名钓誉之人,她能如此重视他们这些落魄学子,已经比他预料中的好多了,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,只要公主愿意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,他们必须谨记公主的恩德,回报公主的知遇之恩。
后来公主给予他们的信任和倚重远远超出卢雪照的想象。重用人才,不在于礼遇甚厚,也不在于赏赐的金银财宝,而在于知人善用,合理地分配差事,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,并且不断进步。
朋友们觉得公主让卢雪照为她代笔,轻慢了他的才华品格,他们哪里知道,卢雪照求之不得!
他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、甘心归隐田园的靖节先生,他寒窗十年,苦读不辍,为的就是出人头地,名扬四海!品性高洁又如何?柴米油盐,样样都要靠铜钱换取,他不事生产,如果还不放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