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学校,这可以说是秦国首创的新措施,在此之前,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,与后世不同,在这年代小学才是高等学府,是在宫中开设的小课堂,而大学,那则是开设于乡野之间,供下层贵族上的。
    私学的兴起让平民也能上学,但也只有富庶的平民能够上学,束脩可不是一个小数字,并不是人人都能承担起的。
    而且,对大部分的百姓来说,上学根本就是必要的啊,秦国可是农本位国家,会种田就行了,再不济大家还能立军功啊!
    所以义务教育的开设一开始是因为秦国的钱现在多到让人发指,而嬴政本人意识到科技改变世界之后,终于发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。
    能培养出吕不韦这样的政治大才,或者是韩非那样的士子,再不济还要有人能够进入研究所为了公输家打下手啊。
    然后他就无奈地发现,按照秦国的基础教育,大部分人只能去种地。
    但以前,是田地太多收成太少,在针对性地研究农业之后,杂交技术让秦国的产量翻了好几倍,都江堰以及郑国渠的存在保证提供不受天气影响的合理灌溉。
    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平均存活年龄上涨,如果还像以前一样,将大部分的劳动力都投入农业,好像就没有必要了。
   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