浊气,望着满殿的金碧辉煌,现在,这些早已成为过眼云烟。
散朝后,内阁里又紧急加议了一场午议。现内阁里除谭宗贤卸任前举荐的章年卿外,还差一名阁老。无论这名阁老将来是老臣提衔,还是新人加官。内阁都还需再添几名人才。
按照规定,阁臣选拔若非举荐,便以廷推的方式,由吏部牵头,六部九卿共荐。选出三名人才,再由内阁举荐上去,由皇上敲定人选。
名单人选早已拟好,大家轮流传看。章年卿接过名册一看,刘俞仁的名字赫然在列!
不待章年卿说什么,立即有人反驳道:“刘俞仁其父是戴罪之身,怎能入阁!”“就是,便不论责其父。非翰林无以入内阁,那刘俞仁不过贡士出身,何以进阁?”
一句话掀起滔天大浪,内阁立即吵做一团。让章年卿意外是,晁淑年竟也偏帮着刘俞仁。奇怪,以前也没听说晁淑年和刘派有什么关系。
不过章年卿还是很佩服刘俞仁,他竟能想到以廷议的办法入阁。若不是他旗下门客指点,那刘俞仁未必如世人口中那样,是个傻子。
比起阁臣举荐这样一步通天,廷议需要极大的机缘。人缘、机遇、能力都必不可少。即便这些都达标了,还有最后一关——皇上。
皇上如今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