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开始转凉,再不置办一套厚衣裳,崔瑛真怕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。
今天崔瑛要和抚孤院里几个大点的孩子去城外的山上打柴,为即将到来的冬天攒点柴火。他们手里握的是竹制的柴刀,身上穿的是半截袖的短打,在这深秋时节,还是挺冷的。
县城的外的山上长着毛竹、马尾松、一些杉树,甚至还有不少杜仲。崔瑛看到马尾松,条件反射地先想到亚热带季风气候,冬季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,耕作制度一年两熟。
然后苦笑一下,庆幸自己冬天应该没那么容易冻死,以后真能分一块田,也没那么容易饿死。但现在,他还得打柴。
深秋的山上还是有些果子可吃的,和他同屋的那个叫石头的少年递给他一个野果,问道:“你说我们多打点柴,能不能买份汤饼吃?”汤饼就是面条,如今城里一碗要十五文。
“咱们一担柴能卖四文,十五文得要……”同屋的另一个叫柱子的孩子掰了一会儿手指头,说:“哎呀,肯定很多啦,买不成的。”
“一担柴四文,四担柴十六文,买一份汤饼还能剩一文。”崔瑛接口道,看着掰着手指头算不清帐的少年人,在心底叹口气,相信莫言的《卖白菜》里不会算帐的老太太是确有其人了。
“那就多打四担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