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> 第11节
还是崔瑛下了结论:世人贵儿贱女不过是儿子是自家人,娶妻为家里添枝加叶;女儿年纪稍长便要出嫁,又要陪送妆奁,负担太大。现在女儿出嫁的日子已经被强行推后,如果没有相应政策的话,溺婴或抛弃女婴的现象会更严重。
    这个崔瑛能想到的是做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工厂,雇佣女性劳动,只要女性有独立收入,婆家要求高嫁妆的可能性就会降低,而一个女儿如果能为家庭带来额外的收入,她的父母也就愿意抚养她长大了。
    可是这同样很难,京畿之地还好说,高门大户众多,女孩子到大户人家或初入京城的官员家里当几年使女,也是能赚上一笔的了。就算不做使女,集中养殖些鸡鸭猪羊,织造些绢帛绸缎,这个现在就有十多万人,未来可能会发展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也消化得了。
    但京畿之外的地方怎么办?就像六安,全县人口才一万左右,甚至比不上现代人口稍多的大学,一个县城不过两千口人,能消耗多少东西?更别提没有足够的粮食产出,从事手工业的人口就不能多,否则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太容易被饿死了。
    四个人关于女婴的看法简单形成了一稿文字,送到了柴宗训的案头。不过几日,便听到政事堂里传出政令:免十岁以下女童口赋,女子因缺少嫁妆而无法
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