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初中一篇挺有名的文言文,学生背清了字词解释和重点句后,很容易记住泥活字的制作过程。
但课文从来不会告诉学生,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是因为质量太差了,从字迹到泥活字的大小不一,种种问题会让活字印刷的产品显得很乱很丑。古代能识字的不是见识不凡就是家资富裕,通常不会喜欢这种丑丑的印刷品。
“唔,我打算用铅锡制作活字。”崔瑛在叶知秋还打算继续嫌弃之前说道:“可能要朝廷的允许,毕竟铅锡主要被朝廷用来铸钱了。”
“这是小事,”叶知秋道:“铅锡能制成活字?不会太软而使字迹不清么?”
“不会,你看司……庙里的铜器不是做的精巧得很么。”崔瑛本来想说司母戊鼎的,话到嘴边才想起,离那东西现世还得一千多年呢,他又一时想不起好的金器代表,只好拿当时人们熔钱铸的铜器当借口。
铅锡早在商周时期就作为铜的添加剂参与到精巧的器物制作上去了,这两种矿产的提取采集根本不是问题,而铅活字所需的另一种元素锑则是锡的伴生矿,也比较容易找。
“这活计倒合适这些学生。”成寅点头赞同,“也就县学生成做好这个厂子。”
这是活字印刷的另一个麻烦,汉字不像欧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