乞索儿,还不如去教养小孩,起码那群小孩只会伸手讨吃还有理由。
“你说得对。”沈朝元同意她的观点。
这并不是因为杨柳的语气多有煽动力,而是因为沈朝元也有这种想法,白养一百人有什么意义?但她说不上那事是哪里不对,直到杨柳说出她的想法,才给了沈朝元启发。她立刻询问郑婵,如果按照杨柳的建议来做,又如何。
郑婵十分意外地看了杨柳一眼,像是第一次认识她。
“怪不得县主您愿意提拔她。”郑婵恍然大悟,笑道,“这个建议很好,做出来的才是实事。施粥要做,但办学更重要,这件事不简单,奴婢必须重新计算,等回府后给您一份章程,等到施行时奴婢再想法子帮您把此事宣扬出去……”
“咦?”沈朝元诧然不解,“为什么要宣扬?”
郑婵左右看看,四人在格子间,有墙挡着,小声说话时不会被外人听见,便低声道:“您做了这种好事,自然应该宣扬出去,让别人知道,否则,您不是白做了吗?”
她说得似乎也很有道理。
杨柳迅速说:“郑婵姑姑说得对,正该宣扬,做出这种榜样就应该让人效仿,利国利民。”
郑婵又看了她一眼,很意外。
她以为,能够说出那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