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城。因此,这些所谓的都城,即使确实存在,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部落领袖的驻地罢了。
商朝是我国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。商朝的都城一直迁移不定,约在公元前16世纪灭夏以前,从祖先契到汤迁徙八次;灭夏以后,迁徙五次。关于各次迁都的年代和地点,在古书中有很多说法,并不一致。《竹书纪年》记载的商朝灭夏以后五次迁都的年代和地点是:仲丁迁于隞[ao熬](今河南荥阳市北),河亶[tan谈]甲迁于相(今河南内黄县东南),祖乙迁于庇(约在今山东省西南部),南庚迁于奄(今山东曲阜市),盘庚自奄迁于北蒙,称之为殷(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)。自公元前14世纪迁殷以后直到商朝灭亡,273年间不曾迁过都城。
目前比较典型的商代都城遗址有4处,即河南郑州商城、偃师尸乡沟商城、安阳殷墟和湖北黄陂盘龙城(商代某方国都城)。从这些遗址来看,当时都城的范围都不大,盘龙城仅1平方公里。有的城有城墙;有的城可能没有城墙,但有壕沟作为防御工事;有的既有城墙,又有壕沟。都城内有一定的布局,供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成员居住的宫殿建筑布局已呈现出一定规则,并都分布在都城的东北部,这说明建造者事先是经过规划的。宫殿区的周围有一些居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