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。由于屡遭战乱,关中生产条件有所恶化。如汉代灌溉田地四万余顷的郑国渠、白渠系统,唐永徽中灌溉面积只剩万项。另一方面,统治阶级消费欲望增大,政府机构膨胀,官员及家属人数大增,对关中以外地区粮食与物资依赖加重。因此,每年都需要把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通过水运运到长安。但是,黄河三门峡自古以水急礁多不便行船闻名天下,此外渭河含沙量很大也不利于航行,大大限制了漕粮运输的规模。为此,隋唐不得不把交通便利,特别是水运四通八达的洛阳建为东都。隋炀帝将都城迁到洛阳,唐高宗、武则天经常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洛阳,唐高宗一住就是一年以上,武则天几乎就是住在洛阳。唐高宗和武则天居住洛阳的目的之一,就是要就地消费来自南方和关东的漕粮和物资,史称皇帝“就食”,这就预兆着西安作为统一王朝都城的历史即将告终。
唐中叶以后,北方战乱时间较长,人口大量减少,经济日益萧条。而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,除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有时受南北战争影响之外,其余广大地区都比较安宁,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不利影响,反而由于大批掌握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。唐后期南方已成为我国粮食和纺织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