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的北侧,形成单一的宫城,中央衙署集中在宫城的前面,居民住宅则安排在都城的南部。这样的布局分区明确,既有利于保障君王与中央衙署的安全,也在君王、臣僚、百姓之间划出了森严的界线。隋代长安城在中央衙署外又筑了一城,这就是皇城。它从东、南、西三面环卫着宫城。从此,一般的都城就有了宫城、皇城、外郭城三道城墙和三个严格区分的区域。
隋唐长安城布局特点是宫城位于整个都城的北部正中,南面隔一条200米宽的大街与皇城相接。宫城和皇城又合称为内城,郭城从东、南、西三面环抱内城。不过,到了北宋,都城的城、郭布局又发生了较大变化,成为三重方城结构。宫城(又称皇城)居全城之中,里城(又称阙城)包着宫城,外城(又称罗城)又包着里城。南宋临安城和明代南京城由于居平原和丘陵相交地区,受地形和河流影响,无法按照隋唐长安或北宋开封的布局,因此根据实际情况,将宫城布置在比较合适的地方,分别在城的最南端和城的偏东方。
在城与郭的布局发生变化的同时,宫城在都城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由大演变为小。汉长安城的宫殿占了都城的极大面积,仅长乐、未央两宫就各占全城面积的1/6和1/7,加上官署、武库、宗庙、太仓等朝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