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答应了。
于是,在数百年之后——
说好的“交易”,开始了。
……
……
时间,十八世纪末。
地点,英国,名为朗伯恩的小镇,一座非常典型的英格兰乡村。
离首都伦敦约有马车紧赶需要行驶一天的距离,工业革命激起的热潮正值澎湃,却没有太多地入侵到小乡村内,也就是说,至少在这个时候,朗伯恩还维持着环境优美、邻里和乐的状态。
虽是这么说,“邻里和乐”大抵只能出现在少数时刻:乡绅家庭的女主人们偶然在镇上相遇的时候,亦或是每月一度的小型聚会的时候,需得交流一番对日常琐事、衣饰流行的理解,家长里短算是附赠。
没错!至少在之前,家长里短只能说是附赠。
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——啊,应该就是女主人们养在家中的儿女逐渐长大,差不多都到了该谈婚论嫁年纪的特殊时期——生活过得还算优渥的夫人们之间谈论的话题,悄无声息地转移了重心。
——前几个月,哪家的小姐嫁得了如意郎君,夫婿的年收入可是足有一千英镑。
——就在几周前,又有哪家二十几岁还没能出嫁的小姐订婚了,因为摊上了一个吝啬鬼父亲,明明是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