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梨木根制成,是宝如当初离开长安时,赠给他的。
他掂在手中轻摇了许久,取盖,将六君子一枚枚取出来摆在桌上,再反手一倒,里面飘出张叠成小官帽形状的宣纸来。展开,是宝如的字体,蝇头小楷,一字一句。
她写道:
少源哥哥,见信如晤。大约以你之力,是保不得我们一府人的。概因先帝驾崩那夜……
李少源匆匆往下扫着,读到最后,便见宝如写道:
往昔回乡,见关山中夜宿之处几易,随从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,唯土地庙经年不倒。先帝给予的血谕,我会将它藏在关山之中。若你见信时我已丧,独留青苗一人,看在他万事无所知的份上,你取走血谕,放了他。
若见信时我犹还在,恳请,千万,我在秦州等着你!
至此,李少源终于恍然大悟。
先帝驾崩,血谕,穷途末路的追杀,他曾是她全部的希望。
而赵宝松一家,也并非李代瑁大仁大义而放,仅仅是因为,有他们在,她就有忌惮,不敢向他吐口这一切。
她不能告诉他真相,又怕自己活不到他来秦州的时候,于是将信藏在茶筒之中,希望他能在茶筒中翻出信来,赶赴秦州救她。
他摆着茶筒在眼前整整两年,一只小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