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几间土坯房,桌椅板凳也简单,从生产队的账,去山上砍几棵树,敲敲打打,费不了多少劲儿就能做好了。就连老师的问题也不难解决,谁叫他们队上来了那么多知青呢?新来的那批就算了,不过老知青还是可以的,尤其是那个曾庆华,认识好几年了,人品还是可以信赖的,再说知青嘛,肯定初中毕业了。
显然,赵建设太低估曾庆华了,人家是高中毕业。当然,老知青里头也有初中毕业的,最小的两个都是,还有几个是高中没念完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,主动要求下乡支农。
等赵建设决定下来后,又叫来曾庆华细细一问,倒是好一番惊喜。不过,这事儿就算能成,也得秋收之后了。等于就是,最快也要下学期开学了。
而在这之前,知青们先遭受了一波致命打击。
伙食改了,男女都一样了,不是一样多了,而是一样少了。
别说其他没提前听到消息的知青们了,就连提意见的那个女知青也傻眼了。不过,她的心理素质还不错,只是刚听到消息时,脸色微微一变,很快就恢复了正常。横竖她吃的跟原先还是一样的,没啥好说的。然而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更别提当初那女知青跟赵红英说这话时,并没有刻意背着人。很快,就有人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