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学生现在多么出色之类巴拉巴拉的,看得就让人恨不得现在就领着自家孩子去报名才好呢。
翰林院里不是没人对这么报纸提出过异议,但是提出异议的全都被五贝勒给踢到《参考消息》那一组了。姑姑可是说了,现在办报的这些人将来会发展成一个编辑部,这些人就是最初始的工作人员,要知道三年一次春闱,期间还会有加开的恩科,每次都要录取至少一百多号人,不外放的就全都堆积在了这翰林院里。
虽说有个“非翰林不入内阁”的不成文的说法,但是翰林院里有多少人,内阁又有几个人?就算是三鼎甲,赋闲在这翰林院中的也不少,现在有个让这些人施展的地方,居然还唧唧歪歪,去干没钱赚的吧你。
对的,没钱赚的。
《参考消息》偏向时政,每五日印刷一次,到时候会让学校的学生们轮流出来为不识字的百姓们诵读讲解。年轻点的学生们都有些好为人师的小毛病,百姓们又都推崇读书人,想来多得是人愿意来做这个事情,反正风声一放出去,各地的学校就积极开始组织排班表了。又因为这是有政治性质的,所以所有的《参考消息》都是免费发放,印刷耗费的钱财全都出自国库。
国库现在丰盈了吧,可是户部尚书还是个铁公鸡,谁来要钱都想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