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薯筋子,都是比指头大不了多少的个头儿,眼见着是大行市里挑剩下的。另有一堆是些花生,也没几个饱满壮实的,眼看都是些半空。
大人带着小孩儿,拿着麻袋拎着大筐在那里挑拣问价儿。也没看哪个一斤一斤卖的,都是几个钱五斤,几个钱十斤这样算法。
第二日,灵素拉了一平板车来了这里,把上头盖着的草苫一掀,里头是一满车的山楂。立时有人围上来问:“你这个怎么卖?”
灵素取出一个平口的筐子来道:“两个钱一篮。”那人看看这一篮怎么也得有三斤出头,这可够便宜的了。便忙道:“你……你给我来五篮!”
灵素利索得给人盛了五篮,收了人家十个钱。就这么着,没一会儿,她这一车就卖完了。没一会儿,她又拖着一车来了。卖了两天山楂,开始改卖拐枣、棠梨还有花红。
她这东西都卖得极便宜,人买回去后,做成山楂糕、山楂条、糖葫芦、梨膏、花红浆子,让自家孩子挎了篮子往三乐坊叫卖去,几回上下也都颇有些进账。
灵素也没闲着,同大娘大婶们唠嗑,学来了许多制酱腌菜,节俭度日的法子。
她看着那些人因她的这点小忙得了好处,心里极是高兴,不比自己得那二十两银子差。她心里想着,果然七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