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棒子可以,反正地瓜秧完了,口粮有保证。
自留地交上去也可以,反正等秋收的时候还得一起收,怎么分粮食还是队里说了算,到时候就说原本自留地谁家的谁拿回去,想必大家也没有异议。
就是这个开办食堂,实在是不妥当,怎么想办法都觉得别扭,凭空多了很多活儿。
原本看孩子、做饭、保管粮食,也都没有专门的人,也不需要出工分,现在还得固定五个人做饭,俩人看粮食,一个人一天十分,这就等于一天凭空又多出了七十多分。还都是男女壮劳力,这地里的活儿谁干?
到时候不但干活磨洋工攀比,吃饭又开始磨擦,打不完的饥荒。
有老周家小组会议这么一合计,一队的大食堂基本就办不起来,就算办起来也绝对不是上面要求的共产,二队向一队看齐,基本一样。
到时候只有三队四队。
那两队粮食有限,办不了两天就得黄。
所以他们不担心,且拖着走一步看一步。
……
既然查好了上梁的日子,那就得准备上供的大饽饽,这样祭祖、上供、媳妇儿到时候回娘家的也都有了,不用再费事儿。
做饽饽就要细面,就得推磨,张翠花就让周明愈和莫茹白天去推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