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典史铁沉着脸,将一纸公文递给他:“你那片田产契书首尾有阙,已没为公田。你把庄账、户帖寻出来,一起到田头丈量交割。快些,天已不早了,我得赶回县里交差!”
贾撮子惊在那里,半晌动不得,只有手指不住撮拧。他手里拿着王豪将才给他的一串酬谢钱,那穿钱的麻线竟被他撮断,铜钱滚了一地。
他知道自己被“括田令”括到了。
十年前,朝廷财用不足,有个叫杜公才的吏人向宦官杨戬献计,说汝州可种水稻,没有官田,可括检当地民间田契,只要田契上亩数多于实有田产,便可没为公田,征收公田钱。杨戬当时执掌宫中入内内侍省,便设置“稻田务”,于汝州施行此法,果然大获其利,深得天子褒赞。杨戬便将“稻田务”更名为“公田务”,又设立“营缮所”,继而并入“西城所”,将这括检之法扩延至山东、河朔,凡天荒逃田、河堤退滩,尽都括为公田。更开始搜检民间田产,一层层查看田契多年转卖来由,一旦发觉哪片田最早并无田主,便收没为公田。
贾撮子家中那片田在睢水河湾边,大约七十年前,睢水涨溢,淹没了农田,原先田主只能弃地逃荒。大水退去后,许多田主并未回来,这些田地便成了无主之地。朝廷为奖劝流民开垦,免税借牛,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