够了。
做人要看得清楚,二儿子家,说到底还是国生当家做主,没有国生的点头,二儿媳妇有那气魄胆量给孙女置办那么丰厚的嫁妆吗?
虽说,赵父重男轻女的想不通这其中的原因,可他尊重儿子的想法。
“国生孝不孝顺,你心里有数,至于掏空家底的事,你担心孙子,你可以私底下补贴啊。”在赵父看来,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轻易掏空家底,多多少少会留点压箱底的东西。
客观冷眼的瞧着赵家第三代,大儿子家的孙子,生了三个女儿后的唯一的儿子未免娇惯过度,养的太娇气,三儿子家的孙子,三儿媳妇总觉得生了三个儿子,是大功臣,对儿子的教育是百依百顺的理所当然,太调皮且不爱读书,唯有对二儿子家的孙子,赵父抱有很大的希望。
二儿子家的小孙女都送去镇上上中学了,更不用说孙子了,说不定,赵家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真是他们老赵家。
想想,莫名的眼热,激动。
“待会你送两条鲤鱼去国生家,给我孙子补补。”赵父始终记得多吃鱼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句话。
“好”赵母打住了心里各种说教的想法,叹了叹气。
真是有点可惜。
赵宏生家。
“哎,宏生,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