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断的完善,现如今是这样的制度,在考秀才之前,需要先考取童生资格,童生三年两场,并不限定录取人数,一般考试优秀,即能通过。
考上童生之后,即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院考,考上即为秀才。各地录取名额不一,大致上是县取五十,州府八十到一百不等。
叶君书他们已经考上童生,可以直接参加每届院试,直至成为秀才,之后才算是取得科举之路的敲门砖。
临丰县作为极其富裕的县城,私塾书院众多,甚至有些村子里都有正式学堂,所以读书人也多,长年累积下来基数差不多能比上州府,所以朝廷特批临丰县的录取名额等同州府,原本应该是八十个名额的。
又因丰城县太过贫瘠,一个县城地域不及其他县城的一半不说,穷困得供养不起几个读书人,人数不多,空有县城录取名额,如果开设考点的话,基本上一考就过,像现在这样,参加考试的,只有二十二人,连录取名额都达不到。
还是前几任临丰县县令特意申请,两县合并统考,而临丰县的录取名额增加到一百名。
这样的模式,已经延续了好多年。
总体来说,若不是他们丰城县,临丰县还得不到那么多个名额。
一个师兄义愤填膺道:“真是太不要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