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挑中皇孙好呢,还是挑不中好。
挑中了,皇孙在学识稍微差一点,指定有文人会写文章骂,可要是没挑中,你这不是看不上皇家的教育么?脑袋还要不要了?
大儒是皇帝请来的,教的时候也自然是以皇帝的孙子们为主,伴读们不过是顺带的。
这么下来,这教的就基本上都是上位者之道了。科举考试什么的,就不在大儒们教的范围之内了。
顾砚在宫里给他表弟做了一年多的伴读以后,就上了折子不去宫里。虽然哪怕顾砚一辈子没考中个功名,他头上好歹还有个魏国公的爵位。
可他要是真不去参加科举,他那个年近七十身体还十分硬朗的太爷爷就能举起拐杖了揍他。
顾砚也快十三了,他打小的底子打的好,在家里温习了大半年就打算去杭州府参加府试了。
贾瑚刚刚出了孝,对自己的学识水平也自视甚高,听说表哥要回江南参加府试,也闹腾着想去。
瑚哥儿先如今也不过十岁,在顾悕之和贾赦看来,就是个小学两三年级的水平,哪里敢就这么放了瑚哥儿出门。
可瑚哥儿的理由也是现成的,这不是还有顾家的表兄一起嘛。贾代善是支持瑚哥儿去试一试的,史氏原先倒是也舍不得,可经不起瑚哥儿撒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