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头。”
尉迟俭也只是挥了挥手,不愿意再听他说下去。
此时,对于尉迟俭来说,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燕京前线的战事,这件事也是整个大楚朝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。
契丹人之所以能够在燕京站住脚,并且经营了那么许多年,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的,那里虽然是汉人居多,但是那边的汉人却并不认同大楚朝廷,契丹人的汉人汉制的政策,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。
尉迟义如今已经围城半年之久,契丹人也正渐渐从开始时的慌乱无措中,恢复过了精神来,组织起草原上各民族的援军,正源源不断地赶往燕京城。
尉迟义也显得焦虑不安,从他往来于京城的通报便可以看出端倪来,对于何时能够攻破燕京城,他也没有了底。
如今的形势,随着时间的流转,局面越来越向着有利于契丹人的方向发展,这样下去,迟早是要大败的。
虽然在给尉迟俭的回信里,尉迟义的回答十分得委婉,但是尉迟俭也看得出来,实际上此时,尉迟义已然没有了必胜的决心。
所以,在这个时候,尉迟俭正在考虑的事情是与契丹人讲和。
在京城中,还有契丹人的一个议和使团没有离去,这个议和使团一直在跟礼部的人拉锯一样得进行着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