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确实只是一个老童生,只是这等普通的蒙馆,还能有什么指望?举人都是不差钱的,也就是最多也就是秀才会做蒙馆的夫子。童生比秀才还要落一等,可是真要说起来,对于一般小鬼头的启蒙,其实都是一样的。
只不过赵福和孙氏不这样看啊,这时候想到的只是这个夫子太次了,以至于耽误了学生!
有了这个认知,赵福和孙氏就想把赵蕴送到有名的学馆里面附读。这里要说的是,当世学子求学,最高一等的有大儒名家教导,着要去一些有名的书院。或者像大户人家一样,出大价钱请一个回来做家学夫子,教导子弟。
次一等的,那也是有数的好书院,只不过这书院就比前面那一等的书院要差了。老师没有那么大的名气,同窗也多了许多花钱入学的,学院里说不上人人求学——但是总比最次一等的要好,那一等的与其说是为了功名读书,还不如说是混日子。
自家请一个名师,赵福和孙氏自然没有那个力量,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儿子去考一个书院。然而问题在于,没有好蒙师的赵蕴,在他们眼里已经落后同龄人一大截了,他们怕赵蕴考不上。
怕也没有用,最后赵福还是送赵蕴去试了试,最后的结果不消说,并没有过。
这第一等的书院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