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之后的事情和她估计的很像,侄儿一家三口死皮赖脸地留了下来。白天出门乞讨,晚上回来住下。她那侄儿媳妇还抽空给她做活儿,算是讨好她的意思。
丁婆婆一直没有坚决赶过人,不是因为她心存怜悯。像她这样讨生活不易的人,怜悯也被磨的不剩下什么了。那天的那一顿晚饭,实际上就是她最后的同情心。她之所以保持了默许,是因为她的情况特殊。
她不只贫穷,更是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妇人。丈夫那边的亲戚根本指望不上,而上门的侄儿让她燃起了一线希望——上了年纪之后人总是会忧虑后事的,丁婆婆也害怕自己死了之后连个下葬的人都没有。
勉勉强强收留投奔来的侄儿之后,晚饭带饭菜的需求就更大了。就算丁婆婆可以第二天不吃早饭,这一家三口也不是好养活的。侄儿是外乡人,在本地很难找到活儿干,只有偶尔运气好才能被雇佣,其他的时候只能靠孩子和女人乞讨。可是靠讨饭养活人那就是异想天开,到头来往往是饿了一整天,到晚上吃一顿饱饭。
菜带的狠一些也算是够了,米饭则是挖空崔家的饭锅也不够。一般来说这时候应该自己买一些米才是,可是丁婆婆早就习惯了不在这上头花钱,想也没想就要依靠崔家。
偷米这种事丁婆婆是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