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笑的是,面对儿子这个样子,赵福和孙氏不仅不担忧,反而高兴起来。在他们看来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,他们看过一些读书公,好多都是这样的呢!
外面孙氏正拉着赵蕴与帮忙的妇女炫耀:“我家里这几个女儿都是不成样子的,唯有这个儿子不错。如今正跟着书院里有名的父子读书,先生都说了今年就让他下场试一试,说不得考试之后就是一个秀才公。”
花花轿子众人抬,旁的人不见得觉得赵蕴出色,可是如今正在人家家里帮忙呢!什么山头唱什么歌,自然赞同地说了几句好话。赵家小院实在是太小了,以至于东屋里的众人都听的清清楚楚。
赵芹芹就鄙夷地哼了一声:“这种话也只有二伯母才说得出来了,蕴哥儿是什么成色谁不知道?如今读书的书院、念书跟着的夫子,全都是花了银子才能有的。至于说什么下场考试,他这个年纪正该考试的时候,谁不知道。”
赵芹芹嫁了一个读书人家,丈夫今年也要参加科举。据丈夫老师和同窗们估计,丈夫的功夫已经到了,中不中秀才,这就是看运气了。这样的身份,这样的时节,赵芹芹对科举考试的了解甚至比有个儿子在读书的孙氏要强很多。
科举考试分为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其他的先不说,就说最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