吵闹,心情却是从未有过的轻松。
放在从前,朝臣们吵成这个样子,他早砸了奏疏,把人劈头盖脸骂上一顿。可现在,只觉得通体舒畅,大抵是因为心里已经有了决定。
宝应二年发生的事,史官们必然会在史书上留下印记,是一笔带过也好,还是浓墨重彩地详写也罢,后人必将知道,只这一年就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。
尤其是宝应二年的冬,太子赵沣谋反,赵沣当场被废,天子念及父子一场,赐鸩酒一壶。另将东宫一众女眷圈禁高墙,留下性命。
皇后戴氏虽因夫妻多年为由并未被废,但宫中用度及身边的太监宫女一应都被削减,与废除无异。
就在赐死废太子当日,朝廷颁下了天子的退位诏书。昭告天下,韶王赵檀立即以太子身份监国,三日之后举行登基仪式。
诏书一下,不论是汴都的宗室公卿家,还是民间百姓,无不称奇。
百姓们无所谓是谁登基,只要上位者能善待百姓即可,知道是韶王,多少心里存了想念,盼着往后的日子能好过一些。
至于宗室公卿家,则无一不是盼着能乘着东风,沾上点好处。
当日随同韶王的军士们人人皆得了赏赐,众臣及家眷也因此得到安抚,便是当时被皇后骗进宫却在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