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我叹了口气,却见刘三手的兴奋劲儿丝毫不减,又伸手在鹿皮袋子里掏出一条串着几枚铜钱的红绳,还有一根五尺长左右的木棍,以及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一股脑地堆在地上,我看了半天,才认得这些东西全都是采参人挖参时所用的参宝。
相对于喊山接山的山规,挖参则更是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独门绝活。
采参可分三个阶段:农历四五月间,参苗萌发,叫“放芽草”;六七月间,参叶藏在杂草中难找,叫“放黑草”;八九月间,参籽成熟,鲜红光洁,形似鸡腰,冠诸团生细杆之上,很像榔头,民间称“红榔头市”,这是采参的黄金季节。
就像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万绿丛中一点红,就是民间俗称的红榔头。
干这行可不简单,要拜师学艺,挖参人在进山之前都要集体由现任把头带头跪拜去世的老把头,这是规矩也是求保佑。
采参人有一句顺口溜:都说人参是个宝,参苗却要血来浇,根根白骨抛山崖,采参人不如一根草。
采参人,身上几乎都是伤痕累累,小伤是树枝刮的,石头碰的,小动物咬的、挠的,大伤就是碰上了老虎、熊。
有一个采参人在山上碰上了两只熊,让熊把半拉脸都舔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