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亲王大臣各有盘算,跃跃欲试, 都渴望建功立业。
最失望的人, 莫过于皇太子。康熙决定亲征, 储君就势必要留守京城以防万一;大阿哥则有了领兵出征大展身手的机会,两人明争暗斗, 为了兵权互相角力。你的人揽了火器营,我的人就必要领了先锋旗, 互不相让,锱铢必较。其中重重琐碎,不必细表。
单说小阿哥们无比兴奋,丢了笔墨, 挽了长弓, 日日往武场马场上去。素来怕热的胤禛也不嫌那盔甲又沉又闷了,喜文厌武的胤祉也开始研读兵书了;五六七三个小的更是日日苦练,时不时让谙达往皇阿玛跟前表白一番, 生怕康熙忘了他们。
绣瑜看了胤祚每天兴冲冲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模样,就差在头上绑个白条,写上奋斗了。她终于忍不住打击儿子:“你才多大?就是还没入关的时候也没有九岁孩子上战场的先例。”
胤祚不禁苦了脸,瘪嘴说:“可是四哥五哥多半都会去, 又断在我这儿。”
明眼人都知道此次出兵外蒙,乃是以数倍的兵力对敌, 最差的结果也只是不胜罢了,绝不至于有生命危险, 可谓是刷战功的好机会。而军功在清朝就是硬实力,以前的多尔衮、日后的年羹尧,都是因为军功在身,皇帝也得忌惮他们三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