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有的。毕竟“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”,这五个人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,另外三人也都是正经科举出身,名次至少都在二甲前十之列,若是这八人都说你的策论写的好,那确实是真的好。
所以等轮了一圈之后,沈牧涵的策论以六个圈,两个三角为最终结果,不管如何这前十是进了。
“好!难得好文章!”杨庭安四十多岁,留着两撇小胡子,人看着比较精瘦,平时在内阁中存在感不强,与其说是内阁阁老,倒不如说是拉个凑数的,主要精力还都是放在了工部的事情上。杨庭安当年科举的时候是榜眼,其实原本他会试是考了第三,但是因为的长相一般,个子也不高,永康帝觉得他不配探花郎的名头,干脆直接给他升到了第二。以前读书的时候,杨庭安也是妥妥的碾压同龄人一大截的学霸,只是进了工部之后,诗歌文章成了路人,成天就是和各种数字、图纸打交道,有那吟诗作对的闲工夫,还不如多做几个工程预算了!
所以杨庭安看了那么久的卷子,也只是麻木地按照着标准去打分,有些文章要么满口仁义,将那些贪官贬的一文不值,然后又要求所有官员用圣人之言约束自我,简直看得人牙疼;要么就是在那边说些无意义的话,通篇五六百字的文章,什么东西都没说,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