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清贵,不扯朝堂、不涉党争的翰林官,清贵是清贵了,但是也容易被人遗忘和边缘化。翰林官的月俸很低,就像林清作为从六品修撰,一个月的月俸才三十两银子。
这三十两银子,听着是还可以,可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京城,又想要在官员之间交往行走,三十两银子根本不顶事。就像林清那座一进的小宅子,都要五百两银子,更别提其他方面的吃穿住行了。所以大部分翰林官员只是当翰林院是个跳板,在任职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寻找出路下家,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入职文渊阁,跟着朝堂内阁大佬工作绝对是最好的差事;或者就是调动到六部轮值,以后也能混上一个侍郎的职位,运气好的还能做个尚书;实在没门路的,那么到时候下放地方,能在翰林院待过,就是下放地方也高人一等,基本上都会到那些比较富裕的地方任职。
当然,也有什么都不行动、甘愿固守清贫的,例如坐在林清隔壁的修撰贺卓凡,榜眼出身,在翰林院里修了六年的史册,从编修晋升到了修撰后,就纹丝不动。平日里吃穿用度也寒酸的很,但凡有什么聚会也从来不参加,有时候还要靠向同僚借款度日,一点都没有别人眼中的中进士、做大官、发大财的感觉。
三个月的时间,也够新晋的翰林官们摸清楚一些规则,